point認識清幫(一)

   滿清入主中原,漢民族為異族逼迫,幾至不能生存,在維護生命之際,又不能得到平等自由的生活。故而奮決而起,與現實環境作生死存亡的爭鬥,這就是清幫,洪門所以因而產生與持續的根本原因。歷滿清二百餘年之間,清幫洪門為保存民族精神與對異族之抗爭史實,不下數百次。惜事紛拏,鮮有記載,即或有之,亦被詆毀失真。

  尤其在滿清政權諸多醜化侮衊下,而今但凡提「幫」道「會」,猶被視為罪惡劣行之組織,殊不知清幫洪門乃從事反清復明,保全民族精神之革命道義團體也。於吾中華民族之存續有絕大之貢獻,較之漢高之減暴春,明祖之驅胡元,實有過而無不及。茲就中華民國之成立而言,清幫洪門更有其不可磨滅之勞績。世人不察究竟,以訛傳訛,而相與詬病。夫觀清洪行事忠字當頭,義勇為先,容或有不盡如人意者;然就整個史實而言,無損其偉大也。為矯正世俗聽閒,使清洪堅苦卓絕,犧牲奮鬥之史蹟,為眾所曉,彪炳宇宙,激勵人人摯愛國族之心。

  則清洪之事跡,必須闡揚傳播,使社會能認同其之歷史地位,進而讚賞親近。吾輩亦感清洪時至今日,應逐漸蛻變為社會公益團體,適應時代潮流,作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不宜再故步自封,引喻失義,或盲從無為,自毀前程。撫時感事,倍感心傷,惟藉此文,宣揚清洪忠義精神,謹祈有心,同襄盛事,是所至盼。

  真正創立清幫開始行運的是翁、錢、潘三位祖師爺。翁祖諱岩字福亭,江蘇常熟人氏。為人性情剛毅,不善辭令。是明末秀才出身,明廷淪亡後,感傷亡國之痛,乃棄文習武,從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人,學習武技。並與江湖英雄豪傑交往,密商復國大計,進而參加民族革命團體「天地會」。為會務的推展,翁祖不遺餘力的奔波各地,因而行蹤飄忽,到處為家的結合豪傑之士,從事革命工作。

  錢祖諱堅字福齋,江蘇武進人氏。為人精明勇敢,從父龍獻公經商。而遷居河南開封府。十六歲時父母相繼去世,無心承繼祖業,乃勤習拳術,且加入「天地會」。與「翁祖」同隸張嶽帳下,對會務推展甚是熱心。

  潘祖諱清字宜亭,浙江杭州人民,後移居安慶。為人忠義勇為,承父母餘蔭,很有點資產。幼年讀書,時以詩詞歌賦頌揚豪傑之士。另兼習武藝,術學俱精。平生最好交遊,時人以小孟嘗稱之而不名。

  翁錢二祖奉頭目張嶽之命,往安慶訪潘。三人相見之情有逾骨肉重逢,頗有相見恨晚之慨,遂金蘭換帖,結為異姓手足。潘祖亦因二人推薦加入了「天地會」。三人朝夕相伴,晤談閒聊俱以會務為重,有感會務不振。乃決定出門訪志同道合的朋友,結為同志,認為要推翻清廷,必須蓄勢養望,以待良機,才能事半功倍。於是三人不辭辛勞,各處訪道。乃聞道元禪師(陸祖),在杭州講經傳道。三人即刻奔返杭州聽道,聞得話語當中,不盡出世超凡成仙成佛之道,猶隱含民族興亡大義。心中更是萬分欽佩,遂要求收為弟子。陸祖問明來由,又見三人虔誠純摯,慨然應允。惟須各回原籍,戒口三年。期滿再往五台山紫霞洞「孝祖」(拜師)。

  三人遵師命各回原籍,三年屆滿。三人會齊,同往五台訪師,曉行夜宿,饑餐渴飲。行了將近一月,方抵五台縣境。及至登山,四處尋找,惟遍尋不著,但絲毫不覺氣餒,仍竭力探訪,將五台東、西、南三面,搜羅無遺,仍無蹤跡。最後判定必在山北,又攀山越澗,不辭勞苦的對各寺院逐一詢問。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及至一極其幽勝的古剎。遠眺寺外站立著一人,三人併步急行,奔近一看,果是道元禪師。趕忙上前叩見,其尊師慕道之純情,好不感人。陸祖扶起三人,進入寺內。祇見佛座上,供著「禪宗臨濟羅祖上淨下清之靈位。」陸祖率領三人,向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至誠虔敬的心情謁拜祖師。隨後陸祖並接受三人拜師大禮。禮畢,陸祖言道:你等三人,尚有轟轟烈烈事業要作,此刻在山上祇能暫時修煉,學些道法,一俟時機到來,為師就會派你等下山,建功立業。說罷,便賜翁祖道號「德慧」。錢祖道號「德正」。潘祖道號「德林」。三人叩謝已畢,又隨陸祖,到後山石洞內打坐。(據傳此乃羅祖閉關入寂之所在。)以後每逢三六九吉祥之日,陸祖必率三人到後山石洞行禮、參拜及打坐。

  及至清康熙駕崩,雍正嗣位。陸祖便喚三人言道:「現在爾等三人清福已滿,大運已到,即刻下山。因清廷對漕運苦無良策。爾等前去,伺機投效清廷,承攬漕運事宜,趁此將漕運群眾,組織成道義團體。表面上使清廷漕運順利,實際上不但可解決多數人生活,又可以組訓掌握群眾。借此良機茵定復國的根基。爾等三人前去,務要將忠義民族精神,傳導入群眾心中。至於組幫結會之生存發展,須因勢利導,善用權變,萬不可意氣用事,壞了根本。一俟勢足時到,再謀恢復山河,就不難了。倘若逆流倒使,妄動干戈,將遺恨千年。

總之,爾等三人務須謹慎從事,小心為要!切記,切記。三人聽畢,牢記在心。叩謝陸祖教誨之恩再辭別下山,直奔河南開封。及至錢祖家中,即刻召集各地天地會頭目,集會商議。宗旨說明之後,群皆響應贊助,並公推翁錢潘三位為首領。

迅即組成「安慶幫」尊奉禪宗鼻祖達摩為始祖,因為清廷對佛教非常尊敬和信仰,可藉教掩護。金祖碧峰禪師(清源)為第一代祖師,羅靖(淨清)為第二代祖師,陸逵(道元)為第三代祖師。於是積極擴展組織形態。於是一般教徒信士聞風踴躍入幫。此時已是雍正二年,翌年,雍正通令各省,掛榜招賢,辦理漕運。翁錢潘三位祖師,得此消息,心中大喜到了撫署揭了黃榜。那時河南巡撫是杭州籍的田文鏡,與潘祖是同鄉舊識。三人見了田巡撫,說了來歷,便條陳整漕運的具體辦法。田文鏡聽了大喜,即與漕運總督張大有同本專摺上奏朝廷。雍正知悉詳情後,即傳旨諭飭三位祖師在漕運總督節制,與河工欽差何國宗指揮下,全權負責承辦漕運事宜。

  三位祖師於是開始準備監造糧船,與濬河修堤。並商請總督及欽差轉奏清庭,請准開幫收徒,以便統一漕運糧務,雍正格於需要,批准所請。於是三位祖師,一面建造船廠,並依未來需要,動工建造糧船,一切俱按規定尺寸大小,不數月已告完工。共造新糧船九千九百九十九隻半。(所謂無半不成幫,半隻乃是腳划子)。

  另舊糧船一百六十四隻半一律停用,交與姚小祖(單名發,道號文全),隨幫經營雜貨生意,供應香火等應用之物,及負責連絡與消息之傳遞。與此同時,三位祖師又濬河修堤。奏發山東六郡民伕十六萬五千人,用銀一百十萬兩,疏濬河道,增築水閘,並貫通衛河、汶水、淮河直達長江。至是一切佈署完竣。三位祖師,迺大開香堂,廣收徒弟。(是年十二月初九至廿九,黃河澄清三千里,後人指為清幫開幫祥瑞之兆。)斯時翁祖收徒八人。錢祖收徒廿八人。潘祖收徒卅六人。三位祖師共收徒七十二人。清幫遂立。

  三位祖師,各自分幫承辦漕運,調兌八省糧米。又忙中抽暇相約結伴,再到五台山求師慈悲(指導、教育、訓誨之意。)陸祖欣喜有此績效,特將祖傳廿四班輩字派,交付三位祖師,以作傳統家譜。並告誡三位祖師,爾等回幫之後,應將本門歷史與家譜,時時宣示幫眾,以免曲解真理。三位祖師回到幫中,設置香案,懸掛祖像,輪番召集幫眾。遵陸祖囑咐一一宣諭,並詳加解說,務使幫眾通曉明瞭。按家譜廿四字班輩是:「清、淨、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理、大、通、悟、學。」自此以後,幫中弟子,悉按字派起名,以分大小,不可紊亂。

  三位祖師又到杭州,修建家廟及十二座家庵。並在家廟內設立糧幫總公所。在南京及揚州設立糧幫公所。再公議訂定十大幫規、十禁、十戒、十要,傳道十條,香堂儀式,孝祖規範、家法禮節等項規則。統令後人世世遵守奉行,不得稍有逾越違背。至是糧船南來北往,通行無阻,幫中弟子日有增加,幫運亦日復一日更加興旺。

  翁錢二位祖師見幫基已固。一日對潘祖言道,自今而後,請三弟全權攝行幫務,統帶三房子弟。我二人擬往口外,另有所為,順道五台謁師。潘祖雖再三要求同行,無奈翁錢二祖硬是不允,再者幫務不能無人領導,只得留下,至是兄弟三人洒淚分別。幫務歸潘祖一人統領,二年以後,仍不見翁錢二祖回來,並無半點音訊。潘祖雖多方派人尋覓,皆無音訊,不得已遂親往五台山去拜謁陸祖。叩詢二兄下落,陸祖云:渠等二人,已有極好結局,無須尋訪了,爾可回去,全心幫務。現我亦俗緣將滿,正要閉關入寂,爾來正好,特賜天書二部(即定國天書、石函天書)藏經一部。天書可修道學法。藏經可超度眾生。自今日起,吾閉關洞府,不再過問世事。說罷,便催潘祖下山,潘祖含淚應命,拜領了經書甫出洞口,回頭一看,洞門已閉,推之不開,乃跪在洞口哭一場。際此生死離別,淒愴悲傷之時。潘祖知師命難違,只得含悲銜淚下山。回到杭州,禮佛誦經。追薦翁錢二位師兄,七七四十九天。諸事完畢,又念二位祖師肉身不曾尋得,乃將生前留下之衣冠等物,招魂安葬於家廟之旁。且派徒歲時祭奠,不時清掃整理,以慰幽魂。至是潘祖全心發展幫務,由於領導有方,組織健全。幫務日見興旺。

  俟雍正十三年六月六日,糧船行至黃河渡口楓林閘,忽起狂風,飛沙走石,不見天日,黃河內濁浪掀天蓋地。糧船震盪不寧,潘祖座船大桅折斷,但聞號叫呼救之悲聲四起。潘祖見狀,淒慘已極,急得噴血氣絕身亡,時年七十二歲。左右大驚,弟子們聞此惡噩,人人痛哭失聲。一面料理善後,一面清點損失。

  糧幫遭此慘變,運河兩岸各府州縣衙門文武官吏,俱趕往楓林閘慰問致吊悼不已。隨之各幫當家集議,公推潘祖首徒王伊(降祖),繼任幫主。統領糧幫事務。王降祖卒領各幫糧船,開往通州壩卸糧,損壞之糧船,則交由大房弟子司馬秋,二房弟子姜培玉,三房弟子宿慶祥共同督工修理。潘祖靈柩,則由大房弟子潘如虎,二房弟子冉秀,三房弟子姚發護送回杭州。王降祖然後通令全弟子並各幫子孫,服孝三年。公葬潘祖墓瑩於杭州林門外家廟旁,寶華山麓。祖墓前對青龍山,左傍五旁潭,右倚聚寶嶺,後有三仙洞。

  潘祖靈柩下葬後。王降祖提議重修家廟,增添家譜字派班輩,俾子孫興旺,眾皆贊同。乃擬定廿四字續入家譜。是為後廿四字班輩,即:「萬、象、依、皈、戒、律、傳、寶、化、度、心、回、臨、持、廣、泰、普、門、開、放、光、照、乾、坤」。

  王降祖名伊字德降,道號文宣。浙江杭州人,生於康熙四十年。是潘開法領眾的首徒,秉性溫和,誠敬待人,和平處事。深為幫眾景仰,自潘祖過舫(註一),統領幫務。共收弟子九千八百七十四人。乾隆卅九年六月十九日在杭州過舫,享年六十有三。

  蕭降祖名隆山字玉德,道號文祥。山東東昌府聊城縣人。是潘祖關山門弟子,性情剛直,行俠仗義。與王祖行止如一,潘祖視之為左右臂。開法領眾後,收弟子三千六百五十一人。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初四過方。

  乾隆十六年。乾隆再次巡遊江南,路線杭州。見王降祖辦理糧幫漕運事務,井井有序,甚加讚賞。隨賜家法盤龍棍一條。棗木製作,長三尺六寸,上扁下圓,厚一寸二分繪盤龍一條。龍口內有「欽賜」二字,棍正面寫「護法盤龍棍」五字,背面寫「違犯幫規,打死不論。」並註明製作年月。專責打幫中不肖之徒,又擴建家廟為九十九間半,頭門御賜「安清門」匾額及對聯乙付「安清不分遠和近,一祖流傳到如今。」對幫眾再三嘉勉。

  蓋此時「安慶幫」方面,勢力的確很大。舳艫千里,勢威盛極。王降祖將糧船分別歸屬一百廿八個碼頭組成一百廿八個半幫頭(單位),各有各的稱呼及領幫當家,平均每個幫頭領船七十七隻,每船配有水手縴夫六七十人不等,勢力的龐大可以想像。為便於管理統轄這一百二十幫半,王降祖又將他們歸屬十大總幫,統由糧幫總公所調度指揮。

茲將十大總幫所領的船隻及數目列述如下:

江蘇總幫統領廿一幫,漕船一千六百廿九隻。

浙江總幫統領廿一幫,漕船一千六百卅四隻。

江廣總幫統領十九幫,漕船一千四百八十二隻。

松江總幫統領興武九幫,漕船六百九十九隻。

湖南總幫統領十八幫,漕船一千四百零四隻。

安徽總幫統領十六幫,漕船一千二百四十六隻。

銅船總幫統領四幫,漕船三百九隻。

河南總幫統領九幫,漕船七百零九隻。

山東總幫統領十幫,漕船八百一十五隻半。

直隸一幫領漕船七十二隻。

  各總幫所屬的船隻,髹漆的標記,船集的旗號,都各不相同,以便於識別及管理,為不忘故國崇禎三月十九自縊,統一規定第十九號船為香火船,此船不運糧,但作整個船隊的指揮用是該幫當家的座船。

  至此「清幫」漕運所及的府、州、郡縣,凡江河湖海水流船行之處,都是它的勢力範圍。再與各地官衙往返時收集了情報,刺探了消息就藉運糧之便傳遞出去,供給洪門弟兄運用參考。又每年六月初六潘祖忌辰,所有上大香的弟子由香火船載往太湖參加聯合香堂典禮(註二)。

  乾隆見「安慶幫」幫規森嚴,有如軍令。幫眾團結,親逾骨肉。幫力所及,無遠弗屆。幫基穩固,無法動搖。私心自忖,若「安慶幫」不為己用,其後果委實不堪想像,如貿然採用高壓手段,勢必逼反幫眾。經深思熟慮之後,最後決定使用軟化手段籠絡幫眾。先偽裝平民身份,設法投帖拜師「進家」參加「安慶幫」。

  偕近臣侍衛取得三老四少的同意,由鎮江金山寺住持山東兌州籍之禪修法師引進,投帖為「安慶幫」為「江淮泗」幫頭法字班弟子,而碧蓮禪師則是「鎮前幫」法字幫的幫眾。一作了引進師,一作了本命師。

  碧蓮俗家姓名是嚴凱,本籍四川成都,出家之後投在杭州靈隱寺方丈悟道大師門下,悟道大師法號佛獻,湖北武昌人氏,俗家姓名是陸隆。經過了本命師父,師爺的慈悲,乾隆總算是進了「安慶幫」。碧峰禪師按幫中規矩,又聘請「興武六幫」船行當家,直隸通州籍的法字班弟兄陳有泉,作乾隆的傳道師父,負責傳授講解幫中的道學。

  乾隆進幫之後,經本命、引進、傳道等師父之教誨慈悲。深有感悟,即頒佈對漢人不加田賦徵收,減免稅捐,與廣開科舉諸項措施以寬待漢人。更為消除滿漢歧見,將所有史書中記有滿州、匈奴、韃靼的文字一律刪除。冀圖因而消除種族的仇恨。

附乾隆進家之三幫九代

引進三代 江淮泗

師父 禪修 法廣 山東兗州 金山寺住持 俗家姓聞名山

師爺 修原 佛軒 四川仁和 雲遊高僧 俗家姓龔名三全

師太 李霸江 成志 直隸通州 糧幫領幫當家

本命三代 鎮前

師父 碧蓮 法敬 四川成都 鎮江金山寺方丈 俗家姓嚴名凱

師爺 悟道 佛獻 湖北武昌 杭州靈隱寺方丈 俗家姓陸名隆

師太 王均 成毅 浙江杭州 糧幫領幫當家

傳道三代 興武六

師父 陳有泉 直隸通州 船行當家

師爺 馬 驤 山東東昌 船行當家

師太 花逢雨 成芳 江蘇海州 糧幫領幫當家

註一過舫:行船航運中,幫人過世,移靈於香火船上謂之過舫。

註二香堂典禮:清幫依託佛門藉教興幫是禪宗臨濟派,幫眾依記名\上小香\上大香取得真傳與學習規矩儀注同時結識家門老少昆仲。